【原创手绘插画】有一种信仰叫,南信大 第二季
浏览量:2855 回帖数:15
1楼
(【有一种信仰,叫南信大】第二季.第 1 画)
后 来
我 们 还 是 毕 业 了
但 总 是 经 常 回 想 起 那 些 角 落
和 藏 在 角 落 里 我 们 最 好 的 时 光
2016.10.24 GoodNight
?
以前在学校总是听说,食堂,还是越老越好吃。
四年过去了,对吃乐此不疲的我们吃遍东苑、中苑、滨江、教职工各种食堂,最终果然还是把常驻地定在老食堂。
每次一进食堂都要先思考一下,今天是去一楼呢,还是二楼呢?
然后再思考一下,我上楼是左拐呢,还是右拐呢?
一楼是普通快餐,只有赶时间、人太多的时候光顾一下;二楼可就形形色色了,土耳其烤肉饭,马姥姥水饺,瓦罐汤,锅仔饭,油泼面,麻辣香锅......十几个小小的窗口,却如同一个美食街,应有尽有,完完全全周到了我们的胃。
顺便怀念一下,老食堂南门外。以前有一个鸭血粉丝的小摊子,记得有一年在那儿吃鸭血粉丝时,一个外地学妹带着妈妈在那儿吃,边吃边和老板聊天,说起第一次吃这里的鸭血粉丝就觉得好吃爆了,一直计划着今天带老妈过来吃,老板是个大爷,开心得和她聊了很久。旁边还有卖早餐的小铺子,香菇包,鸡丁包,蛋黄肉粽,红枣粽,豆浆...每个有课的早上都和舍友成群结队买了早餐边走边吃,刚好一路吃到教室。现在想想,还是非常无忧无虑的回忆,毕业后也没有吃过那么有味道的早餐。
当然啦,最钟爱老食堂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,就是.......懒。谁让它离宿舍最近呢。
总而言之,那个时候,每次想到要下课吃饭了,心情都是激动的。老食堂虽然又破又旧了,但里面的美味却不落后,牵动课堂上我们咕噜噜的肚子。甚至直到现在还牵动着我的肠胃,经常回去吃他一吃!
(【有一种信仰,叫南信大】第二季.第 1 画)
后 来
我 们 还 是 毕 业 了
但 总 是 经 常 回 想 起 那 些 角 落
和 藏 在 角 落 里 我 们 最 好 的 时 光
2016.10.24 GoodNight
?
以前在学校总是听说,食堂,还是越老越好吃。
四年过去了,对吃乐此不疲的我们吃遍东苑、中苑、滨江、教职工各种食堂,最终果然还是把常驻地定在老食堂。
每次一进食堂都要先思考一下,今天是去一楼呢,还是二楼呢?
然后再思考一下,我上楼是左拐呢,还是右拐呢?
一楼是普通快餐,只有赶时间、人太多的时候光顾一下;二楼可就形形色色了,土耳其烤肉饭,马姥姥水饺,瓦罐汤,锅仔饭,油泼面,麻辣香锅......十几个小小的窗口,却如同一个美食街,应有尽有,完完全全周到了我们的胃。
顺便怀念一下,老食堂南门外。以前有一个鸭血粉丝的小摊子,记得有一年在那儿吃鸭血粉丝时,一个外地学妹带着妈妈在那儿吃,边吃边和老板聊天,说起第一次吃这里的鸭血粉丝就觉得好吃爆了,一直计划着今天带老妈过来吃,老板是个大爷,开心得和她聊了很久。旁边还有卖早餐的小铺子,香菇包,鸡丁包,蛋黄肉粽,红枣粽,豆浆...每个有课的早上都和舍友成群结队买了早餐边走边吃,刚好一路吃到教室。现在想想,还是非常无忧无虑的回忆,毕业后也没有吃过那么有味道的早餐。
当然啦,最钟爱老食堂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,就是.......懒。谁让它离宿舍最近呢。
总而言之,那个时候,每次想到要下课吃饭了,心情都是激动的。老食堂虽然又破又旧了,但里面的美味却不落后,牵动课堂上我们咕噜噜的肚子。甚至直到现在还牵动着我的肠胃,经常回去吃他一吃!
发表于 2015/12/21 20:38:53
6楼
绕过中苑的老操场,走过水塔公园,是许多住宅小楼,还有一个小幼儿园。我猜应该是这里教师宿舍楼吧,只是如今不知道还有几个老师住在这里。
这一片玉环绿绕,不论是树木、外墙、路灯,还是修车铺,老报亭的插卡电话,都带着浓浓的历史气息,书写着南信大建立以来的历史。
雨后,走在这里的小路上,空气清新,还能听到雨水从叶尖滴下,又滑落到另一片树叶时的啪嗒声,分外宁静;
傍晚,路过住宅楼旁,能闻到从窗户内飘出的饭菜香,像极了家中的味道,不禁驻足想象室内是怎样一种融洽的场景,会不会是一个老教授在戴着老花镜在看文献,一个老奶奶在做饭?
午后,走在这里,阳光透过浓密的树群,在地上留下星星点点,我路过那个很旧很旧但仍然开着门的小卖部,身后传来凤凰自行车的铃声,仿佛穿越时光回到电影里的八十年代。
……
也许,我永远都不知道这里住过哪些人,也永远不曾踏进这里的任何一扇门。但我却清楚地记得,我曾在那个窗口看过一盆盛开的蟹爪兰;从这个窗口偶然闻到到家一般的味道;在这个院子里看到一院子的青苔和野草,却在那个院子看到修剪整齐的园艺和摇荡着的秋千。
绕过中苑的老操场,走过水塔公园,是许多住宅小楼,还有一个小幼儿园。我猜应该是这里教师宿舍楼吧,只是如今不知道还有几个老师住在这里。
这一片玉环绿绕,不论是树木、外墙、路灯,还是修车铺,老报亭的插卡电话,都带着浓浓的历史气息,书写着南信大建立以来的历史。
雨后,走在这里的小路上,空气清新,还能听到雨水从叶尖滴下,又滑落到另一片树叶时的啪嗒声,分外宁静;
傍晚,路过住宅楼旁,能闻到从窗户内飘出的饭菜香,像极了家中的味道,不禁驻足想象室内是怎样一种融洽的场景,会不会是一个老教授在戴着老花镜在看文献,一个老奶奶在做饭?
午后,走在这里,阳光透过浓密的树群,在地上留下星星点点,我路过那个很旧很旧但仍然开着门的小卖部,身后传来凤凰自行车的铃声,仿佛穿越时光回到电影里的八十年代。
……
也许,我永远都不知道这里住过哪些人,也永远不曾踏进这里的任何一扇门。但我却清楚地记得,我曾在那个窗口看过一盆盛开的蟹爪兰;从这个窗口偶然闻到到家一般的味道;在这个院子里看到一院子的青苔和野草,却在那个院子看到修剪整齐的园艺和摇荡着的秋千。
签名档
我是谁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存在过就够了。
发表于 2015/12/22 7:25:39

